華經網總結應當快樂交易
——交易應當是快樂的,如果你體會不到,那一定是你把它理解錯了。
1.交易的本來面目
市場不是人們的問題,人們的問題在于把市場視為自己的問題。
久遠以前,人們就聚集一起以物易物,做著交易。他們交換物品并不需要潛心分析或苦思冥想——和鄰居們交換獵物、工具或別的必需品,這僅僅是他們正常的勞動內容,一如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如果遇到交換上的問題,他們會向長者請教,父母、祖父母、叔父、兄長以及有成功交易經驗的其他人士。在當時,這些人就是交易專家,他們所作的實用建議就是來源于真實生活的經驗。
2.交易的演變
時間來到了20世紀下半葉,社會進步、發(fā)達。二戰(zhàn)之后,崛起了風格迥異的交易者階層--擁有執(zhí)照、坐紅木大班臺、門上釘著錚亮銘牌的交易專家。不久,修辭取代了事實而成為交易實踐的創(chuàng)造者,胡言亂語掩蓋了平凡常識。人們的興趣逐漸轉向移動平均線、隨機指數(shù)、相對強弱指數(shù)、點數(shù)圖、擺動指標、動向指標、波動指標、看漲意見統(tǒng)計、動量指標、變化速度指標、MACD,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種類的技術指標。接著流行起投資通訊和諸如《我如何以一張歐洲美元合約在去年賺得4000萬》一類的書籍。在80年代初,售價3000美元的黑盒子交易系統(tǒng)一窩蜂似的涌現(xiàn),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銷售。最終全部被棄置一旁,沒有哪一套系統(tǒng)可以證明是贏利的。
四度空間橫空出世,但很快就成為障礙,因為它在非參量的領域(市場)中使用參量統(tǒng)計學的方法。當證明統(tǒng)計學對交易毫無裨益之后,人們又上溯數(shù)千年,借來源于日本的蠟燭線圖。既然它能持久不衰,那一定是有功效的吧。
現(xiàn)在人們正處在交易者心理革命的階段中。心理革命包羅了從心理吐露、閾下信息、催眠療法到NLP教程(由非交易者或不做交易而甘愿旁觀的交易者主持的一種集體教授教程)等形形種種。
結果毫不奇怪,渴求進取的交易者們變得困惑不解、灰心喪氣,乃至備受挫敗感的折磨。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淪落到長期的輸家行列。
3.錯誤的努力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人們只是做了一項實際而平常的交易工作,卻用華麗的辭藻去裝飾它,把它變成非常抽象和艱澀的難題。沒有被專家們浪漫化、情緒化或理想化的東西,卻被精研、分析到過分的程度,以致人們不再能夠看到森林。人們被樹占據(jù)了思想、遮住了目光。交易的過程——現(xiàn)在叫做投機——被裝潢成一門偽知識的科學,華經網交易者們認為要想贏利就必須頭腦緊張地去做交易。然而交易恰恰不是理智的努力。實際上,頭腦越緊張,越可能拿到一張?zhí)潛p的結算單。大量的證據(jù)表明,越是有意識地努力去變得聰明,在交易中獲利就越是困難。
4.輕松和低調
贏利的交易主要并非來源于頭腦,而是來自于膽識和心靈。交易者更需要的是對自己和市場的需求保持直覺及敏感,以及對平常心的深深把握,而不是長時間的艱苦思索。
思慮過多的交易者更有可能說出"交易是我所見識過的最艱苦的工作"一類的話。只有當他們不再對交易思前想后、不再為細枝末節(jié)傷神費想、不再為一項決策會否毀掉自己的交易生涯而憂心忡忡時,也只有當他們象關注市場的需求一樣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這也就是交易開始變得輕松和低調的時候。
本文地址:http://www.kjdzwh.cn/tech-detail/t22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