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航旅縱橫選座后遭騷擾:請尊重"我不需要社交"
原標題:請尊重“我不需要社交”
王心禾
9月21日,有網(wǎng)友表示,其在航旅縱橫App上選座后,喜來健cms有陌生人向其發(fā)送“可以約你嗎”等騷擾信息。而她發(fā)現(xiàn),自己也可以通過航旅縱橫查看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字和頭像。對此,航旅縱橫回應稱,該功能是默認關閉的,在本人沒有開通虛擬身份前,他人無法看到用戶的信息,用戶對該功能有開啟關閉的自主權。隨后記者下載航旅縱橫測試發(fā)現(xiàn),航旅縱橫“默認關閉”的并非接收私信功能,而是“開啟虛擬身份”功能。即當用戶同意“建立虛擬飛行形象”后,與他人私信的設置也會隨之默認打開(9月24日《新京報》)。
事實上,去年6月航旅縱橫曾“因為聽到了大量用戶的呼聲”“為了幫助大家開啟有溫度的飛行”上線了“虛擬客艙”功能,即用戶可以查看同艙乘客的歷史飛行地點及頻率,并可以與同艙乘客進行私聊而陷入隱私泄露爭議。結果是航旅縱橫致歉并承諾改進。目前看來,航旅縱橫的改進只是把社交功能放在了“建立虛擬形象”的大門后面,想要在空客社交市場上有所斬獲的想法沒有改變。想法可以有,以什么方式打開很重要。為何航旅縱橫的兩個打開方式均遭詬病呢?
如果服務回應了人們的需求,甚至只是因為商家的服務創(chuàng)造出的新需要,都可能收到好評。所以,喜來健cms在推出一項服務之前,商家有必要進行調(diào)研,通過數(shù)據(jù)來幫助自己判斷服務可能產(chǎn)生的價值和評價。目前未見航旅縱橫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倒有媒體進行了相關調(diào)查。比如《新京報》記者通過微信對50名有乘飛機出行需求的用戶做了一個調(diào)查,其中45名用戶表示在搭乘飛機時對其他旅客沒有社交需求,3名用戶表示有社交需求,有社交需求的理由包括方便和他人換座,結識新朋友等。此外,有1名用戶表示要“看情況,合得來的才有”,1名用戶表示“公務艙和商務艙才有”。也就是說,只有6%的用戶有明確的社交需求,而90%的用戶明確表示不需要社交。
這個群體的數(shù)據(jù)可能無法說明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證明一點,不需要飛行社交的人也是大量存在的。由此,“我不需要社交”“我只想享受一個安全,安靜的飛行”的聲音不該被忽視,應得到尊重。
另外,航旅縱橫兩次嘗試,均基于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加工。提供同艙乘客“歷史飛行地點及頻率”,默認開啟點對點發(fā)送私聊信息的功能,均有未經(jīng)個人授權即泄露,擴大使用信息的方式和范圍的嫌疑(網(wǎng)絡安全法第41條,第42條)。個人信息是提供給網(wǎng)絡經(jīng)營者了,可隨意在后臺加工生成一些信息未經(jīng)個人同意即公開,難言正當,而在不需要社交的人群大量存在的情況下,“默認開啟”私聊功能,確實會給一些人帶來“個人行程被陌生人了解到”的不安全感,也許實際損害尚未發(fā)生,但讓人樹立,保持,提高警戒心不該由航空服務商額外附加給乘客,相反,服務商應著力提高旅客的安全感。
總之,服務創(chuàng)新應基于需求,而對明確無此需求的乘客來說,尊重可能就是最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