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經網解讀最常用的4種股票估值方法,您都了解嗎?
一般而言,衡量股票價值的估值方法多種多樣。普通專業(yè)投資者常用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盈率PE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凈率PB估值法、DCF(現金流貼現模型)估值法等四種。
一、市盈率估值法
所謂市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即PE(市盈率)=P(股價)/E(每股盈利)。
其中,E的數值一般采用最近一個完整財年的每股盈利數據;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作為國際成熟股市經過長期實踐的一種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非常簡潔有效。簡單來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未來若干年每股收益為恒定數值,那么PE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東(也即該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少年之后收回初始投資(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相比較而言,市盈率的原理類似于實業(yè)投資中的“回收期”概念,只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未來若干年里一直保持恒定的每股盈利(即保持每年凈利潤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華經網因此E的變動往往還取決于宏觀經濟環(huán)境、企業(yè)的生存周期、經營管理情況、企業(yè)自身發(fā)展和成長性所帶來的波動,未來每年的每股盈利仍然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市盈率估值法只是對股票價值的一種粗略估計,只能大致衡量一只個股在當前的市盈率水平下,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抑或是大致合理。由此,一些專業(yè)投資者也會將其進一步延伸至“動態(tài)市盈率”估值法。比如,在目前2017年財年還沒有結束時,根據已經某上市公司已經公布的2017年一季報或半年報的業(yè)績數據,大致推測該上市公司2017年全年的每股盈利,然后再計算其“動態(tài)市盈率”,并評估其股價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
整體而言,市盈率估值法的優(yōu)點主要在于,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直觀和明了,非常適用于業(yè)績穩(wěn)定、前景明朗的公司。此外,其對全市場整體股價水平的高低,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998點時,兩市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2008年1664點時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2014年A股在滬指2000點最新一輪牛市啟動時,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附近。而這些全市場歷史底部的市盈率估值歷史數據,都可以作為投資者在決策時的重要參考。而另一方面,歷史市盈率估值的缺點,則主要在于“看后視鏡開車”,不能充分反映一只個股未來基本面的變化形勢。比如,有些強周期性的上市公司,在周期頂點的時候市盈率反而最低,而這個時候的股價也往往處于歷史高點附近。
二、PEG估值法
所謂PEG (Price Earnings Ratio)指標,即是指一只個股的“市盈率與盈利增長速度的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作為市盈率估值法的一個重要延伸,PEG估值法既可以通過市盈率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業(yè)績狀況,也可以通過盈利增長速度考察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司的增長預期。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后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fā)揚光大。
PEG指標的計算公式為:PEG=市盈率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某只股票的市盈率為20,通過相關計算之后某投資者預測該企業(yè)的每年盈利增長速度為10%,則該股票的PEG為2010=2;如果盈利增長速度為20%,則PEG為2020=1。顯然,PEG值越低,說明該股要么市盈率越低,要么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一般而言,PEG估值法將PEG數值的標準數定為1。當PEG值低于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當PEG值超過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已經被市場高估。在彼得林奇看來,最理想的股票投資標的,其PEG值應該低于0.5。
整體來看,PEG估值法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其考慮了企業(yè)業(yè)績的增長情況,適合適度成長股或基本面變化較大的股票估值。而其缺點則在于,一方面盈利增長速度過低或者過高的企業(yè),PEG估值法可能并不合適;另一方面,對于不同行業(yè)、不同周期、基本面有較大特殊性的股票,PEG高估或低估的標準,較難確定,需要投資者進一步在更深層面進行把握。
三、PB估值法
所謂市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新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即PB(市凈率)=P(股價)/B(每股凈資產)。
其中,B的數值一般采用最近一個財報的每股凈資產數據,也即當前最新公開披露的每股凈資產;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整體而言,歷史市凈率估值方法和歷史市盈率估值方法基本相同。PB的數值,一般經常被專業(yè)投資者參考的標準數值有兩種。一種是結合全市場過往歷史波動和個股所在的全行業(yè)情況,所計算得出的市盈率區(qū)間范圍。另一種則是數值1,即個股的股價是否跌破每股凈資產。跌破一般將意味著該個股存在大幅低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B估值法一般還要結合ROE(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投資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無疑是該公司一直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能夠一直能為企業(yè)所有人創(chuàng)造高盈利、越來越多的盈利。因此,在不同的ROE水平下,每股凈資產的實際價值,可能并不是賬面所反映出的一個簡單數字!案咝А眱糍Y產與“垃圾凈資產”的實際價值,顯然有天壤之別。
整體而言,PB估值法的主要優(yōu)點也是相對簡單、直觀和明了,并且相對廣泛適用于銀行、地產等基本面相對穩(wěn)定的重資產行業(yè)。其缺點則與市盈率也大致類似,相對不能有效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發(fā)生深刻變化時的內在價值變化。在此背景下,PB估值法能夠有效應用的最大前提,就是要合理評估一家上市公司凈資產背后的內在價值。
四、DCF估值法
相對于以上介紹的3種常規(guī)估值方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估值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它是一套很嚴謹和具有嚴格科學體系的“絕對定價”估值方法。
所謂現金流折現估值法,就是對企業(yè)未來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進行預期,然后選擇合理的折現率,將未來的現金流量折合成現值。此時,現金流量指的是扣除了折現、維持企業(yè)運營的費用等之后的凈現金流量。當目標個股的股價高于折現現值時,意味著股價高估,反之則意味著股價低估。
對于這種估值方法,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深表認同。他曾經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這家企業(yè)在其余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一般而言,投資者對于一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5-10年的高速成長期的折現,另一部分是5-10年后的永續(xù)發(fā)展期的折現。整體來說,投資者要想得出準確的DCF值,就需要對公司未來發(fā)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fā)展的過程。比如,在計算一家上市公司未來5到10年的DCF數值時,就需要在各種樂觀、中性和悲觀的假設條件下,推算其合理的股價數值。
整體而言,DCF估值法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其對于一家上市公司或一只股票的內在價值測算,非常嚴謹和科學。在實際應用中,適合業(yè)務簡單、增長平穩(wěn)、成長前景明朗、資本支出較少、現金流穩(wěn)定的上市公司。而另一方面,由于DCF估值法會做出大量的假設和推理,在不同基本面類型、不同行業(yè)、不同成長周期的企業(yè)估值上,可能衍生出的估值模型也較為龐雜,相對僅適合對某一行業(yè)、某一企業(yè)基本面十分熟悉的投資者,在許多類型的股票上實用度相對不高。有意深入學習或采用該估值法的投資者,對此需特別留意。
本文地址:http://www.kjdzwh.cn/tech-detail/t225495.html